11942-作者:陈川湘

  所有一级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2(N)≠R3(+1):能力责任高阶不代表就能做好义务责任高阶。比如:孩子聪明不代表团结同学;员工能力高、业绩好不代表团队关系搞得好!

今天我们要讲一个特别牛而且很高级的责任公式:不等于号≠责任公式。

为什么说它牛而且高级?

因为它特别智慧。

关于什么是智慧一会儿我们再讲,先说说我儿子上高中时的经历,估计你的孩子也曾遇到过。

某天,英语老师来上课,她拿了很多书籍和资料。刚一进门,脚下没走利索,一下子扑了出去,幸好人没摔倒,但书籍、资料撒了一地。儿子的座位在前几排,孩子见此情景,立马走过去帮老师捡书本、资料,并整齐地码放在讲桌上。

又是某一天,英语老师一边讲课,一边擦黑板,眼睛突然好像被什么东西迷住了,很痛苦地用衣袖擦拭,这时,儿子又走上去帮老师擦黑板。

又是某一天,儿子当了英语课代表,而这时,嘲笑儿子是个马屁精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假如你是老师,对此有何洞见呢?

有科学家说,我们人类是一个非常喜欢故事的物种,所以,人类常常把一个人以前做的事和最近做的事,来一个耦合,一个有因有果的故事就出来了。那你说我儿子帮助英语老师的行为对于他当选英语课代表有没有关系呢?

回答有关系的,那你就是科学家说的“故事人”,回答没有关系的,在我看来,那你应该接近“智慧人”了。

现在我们来说一下什么智慧。

关于智慧,《辞海》是这样解释的:智慧是指对事物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的能力。

作为智慧人,儿子的行为该怎样正确认识呢?

我们用这个工具解释一下,你看下效果:R3(+1)≠R4(c),它告诉我们:义务帮助他/她人不等于有私心。我想说的是,只有掌握这个工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智慧人!

下面我选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不等于号≠责任公式,像中学老师做教学计划那样分解它,相信你近距离观察后,一定会感受到什么是智慧。


1、责任公式:R3(+1)≠R1(-1)
本质规律:主动帮助他人不等于做错了事或违反了规定。

教育意义:这个公式让我们认识到,帮助他人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能力和素养的体现,而不是为了取悦或者利用他人。这个公式也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和接受他人的帮助,而不是抵触或者误解他人的动机。

施教方法:

老师可以讲一些常见的现象。

比如,一个学生主动帮助同桌补习功课,却被同桌认为是想占他的便宜;

或者,一个学生主动帮助老师搬运器材,却被老师认为占用了自己的课间休息时间;

又或是,一个学生主动帮助同学解决心理问题,却被同学认为是在泄露自己的秘密或者干涉自己的私事。

这些现象的责任本质是什么呢?

这时候老师就可以用R3(+1)≠R1(-1)这个公式来解释了。


2、责任公式:R4(C)≠R4(c)

本质规律:为了大局、为了组织做奉献不等于是为自己谋取私利。

教育意义:这个公式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教育不仅是一种职业或者学业,也是一种使命和责任。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应该以教育事业为导向,而不是以个人利益为导向。这个公式也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和评价他人的行为,而不是以偏概全或者妄加判断。

施教方法:

老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真实的故事,来展示为了大局、为了组织做奉献的好处和意义,以及被误解或者利用的可能性和原因。

比如,一个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主动承担了更多的课程和辅导,却被校长认为是在争功或者占用教学资源;

又如,一个学生为了支持学校的活动,主动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却被同学认为是在炫富或者想得到表扬;

再如,一个家长为了支持孩子的学习,主动参与了家长会和志愿服务,却被老师认为是在干涉或者监督。

对于这些现象,老师就可以用R4(C)≠R4(c)这个公式来解释或评价了。


3、责任公式R2(N)≠R3(0)

本质规律:工作能力强不等于人际关系差,也不等于可以忽视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教育意义:这个公式让我们认识到,工作能力是一种重要的责任属性,但不是唯一的责任属性。工作能力强的人也需要关心和尊重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价值。这个公式也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看待和评价他人的工作能力和人际关系,而不是以貌取人或者一概而论。

施教方法:

老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些真实的故事,来展示工作能力强和人际关系差之间的不等关系,以及造成这种不等关系的原因和后果。

比如,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是不愿意和同学交流和合作,导致自己孤立和不受欢迎;

又如,一个老师教学水平很高,但是不关心学生的情感和感受,导致自己受到学生的反感和抵制;

再如,一个家长工作能力很强,但是不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导致自己失去孩子的信任或亲情。

这些故事都可以用R2(N)≠R3(0)这个公式来解释和评价。

有个问题估计你一直很疑惑,为什么要用≠不等于号来解释两种责任之间的关系呢?

对,就是为了判断!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选择大于努力,其核心要义就在于此。

64个责任智慧公式已发布,祝你成为真正智慧的人!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第一层次:Ra≠Rb责任火眼金睛:R2(N)≠R3(+1)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行动“四做原理”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选择做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