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7-作者:陈川湘

  所有一级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R=R1(-1):角色在规则下必须做的事,数学逻辑特征值为(-1,0),R1(-1)意思为违反了规则范围内的事情,属于角色责任低阶的表现。比如:公司规定九点上班,小王九点半上班,小王迟到属于必须做的事情没有做到,属于R1(-1)。

初中生心理1:如何破解“做错事还觉得自己对”的责任现象?

有这么一个现象值得家长和老师的注意:

一个学生的角色责任低阶(做错事)被自己看成是角色责任高阶(正常或正确),比如:上下学迟到早退或上课时顶撞老师,自己却认为是很正常。这种责任现象在初中生中较为普遍,它反映了学生对责任认知的偏差,而这种偏差对学生成长和社会进步都有不利的影响。


一、这种责任现象在学习或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和和负面影响
具体表现有:
不按时完成作业,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上不尊重老师和同学,不遵守纪律和规则,甚至是不遵守社会和国家的法律和制度。



负面影响有:
对自己的影响: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和素质水平,降低自己的竞争力和适应力,损害自己的人格品质和道德修养,削弱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对他人的影响:影响他人的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损害他人的利益和权利,削弱他人的友谊和情感,制造他人的矛盾。

二、责任现象的成因和机制

从专业角度看,这种责任现象的成因和机制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方面。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但同时也伴随着自我中心、自我满足、自我保护等心理特征。他们对责任感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认为责任是一种负担或压力,是一种被动或强制。他们认为责任与自己的利益无关或相悖,同时也认为责任没有回报或意义。

2、家庭方面:家庭是初中生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教育环境,父母是初中生最亲近和最信赖的人。父母对初中生的教育方式、方法都会影响初中生对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如果父母只注重初中生的学习成绩,不关心他们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不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和支持,不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不引导他们参与社会活动和服务,就会导致初中生对责任感缺乏动力和方向,不知道或不明白为什么要承担责任。


3、学校方面。学校是初中生接受教育和培养的主要场所,老师是初中生最重要和最尊敬的人。老师对初中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等都会影响初中生对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如果老师只注重传授知识,不注重培养能力,只注重考核结果,不注重过程指导,只注重灌输思想,不注重启发思维,只注重规范行为,不注重培养品德,就会导致初中生对责任感缺乏理解和掌握,不知道或不清楚如何承担责任。如果老师只给予初中生单一的评价标准和奖惩方式,不考虑他们的个性差异和特长优势,不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发展,不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就会导致初中生对责任感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不敢或不愿承担责任。


4、社会方面。社会是初中生接触和了解的最广泛和最深刻的环境,同学、朋友、媒体等都是初中生最密切和最频繁的人。同学、朋友、媒体等对初中生的言行举止、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等都会影响初中生对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如果同学、朋友、媒体等传递给初中生一些错误或片面的信息、观念等,比如轻视规则、追求享乐、崇拜权势、攀比虚荣等,就会导致初中生对责任感产生误解或偏见。近年来,如校园霸凌等违法、违规现象,也会导致初中生对责任感产生抵触或逃避,甚至不履行或不承认责任。


三、如何改变和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心理水平

针对这种责任现象,家长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解决:

从心理方面入手,


加强对初中生责任感的心理教育。

首先要帮助初中生认识和理解责任感的含义、重要性和必要性,让他们明白责任感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也是一种社会规范。其次要帮助初中生建立和提升责任感的自信和自尊,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和条件承担责任,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责任,赞扬他们成功地履行责任,培养他们对自己的认可和肯定。第三,要帮助初中生调整和优化责任感的心态和方式,让他们不要把责任看成是一种负担或压力,而要看成是一种可以主动选择和主动改变的社会行为。


从动机方面入手,

激发和培养初中生责任感的内部动机。

首先要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目标和价值观,让他们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和追求,让他们知道承担责任是实现自己理想和价值的必经之路,让他们感受到承担责任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其次要引导初中生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让他们找到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让他们享受到承担责任的乐趣和创造性。再次要引导初中生关注和参与社会问题和公共事务,让他们了解社会的需要和期待,让他们体验到承担责任的意义和价值。

从影响因素方面入手,

改善和优化初中生责任感的培养环境。

首先要加强家庭教育的作用,让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予初中生适当的自主权和选择权,尊重他们的意见和个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予他们适当的鼓励和支持,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引导他们参与社会活动。其次要加强学校教育的作用,让老师注重培养能力,不仅传授知识,也启发思维;注重过程指导,不仅考核结果,也关注方法;注重培养品德,不仅规范行为,也启蒙思想;给予初中生多元的评价标准和奖惩方式,考虑他们的个性差异和特长优势,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发展,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第三,要加强社会教育的作用,让同学、朋友、媒体等传递给初中生一些正确或全面的信息、观念、态度等,比如尊重规则、追求进步、崇尚真善美、树立正气


总之,该责任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初中生中的心理现象,它反映了学生对责任的认知偏差和缺失,对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都有不利的影响。这种责任现象的成因和机制是多方面的,主要受到心理、动机、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的影响。这种责任现象是可以改变和提升的,需要从心理、动机、影响因素等方面入手,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初中生如何改变和提升自己的责任意识和心理水平,促进他们在青春期的心理健康和成长。

本文责任公式:R1(-1)=R1(0)。


本系列参考文献(在此向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1] 王东维,胡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三个维度[J].中国教育报,2016-09-09(04).

[2] 张晓梅.青年社会责任教育的实践理路[J].光明日报,2020-03-12(10).

[3] 孙鲁霞.青春有为,“要有事业心、责任感”(人民论坛)[N].人民日报,2022-08-24(04).

[4] 《让青春与责任同行》-主题班会[Z].知乎专栏,2021-10-12.https://zhuanlan.zhihu.com/p/486455421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一现象(一个责任主客体)

责任单位:R=R1(-1)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行动“四做原理”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选择做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