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69-转自方志良的文章

  所有一级领域  所有二级领域

4R4P专业名词术语公式详解 查看更多
方志良 的文章 六一儿童节亲子责商:心疼孩子,但不要出尔反尔!

六一儿童节亲子责商:心疼孩子,但不要出尔反尔!

我习惯用责任动力学思维纪录亲子关系家庭教育中的一点一滴的案例话题,这是一个真实的亲子关系责商与责任动力教育案例。写给所有过六一儿童节的大“儿童”与小儿童!


昨晚,爸爸妈妈知道儿子要参加今天学校组织的航海博物馆的(六一儿童节前)探究活动。于是,妈妈便问儿子要不要准备一些食物什么的。儿子说学校中午会统一安排面包,不让小朋友带零食。


作为家长,谁都心疼孩子,总担心孩子在外会饿着、渴着。好吧!心疼孩子的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妈妈:“那,水总要带上吧。”


儿子点点头,说:“和平时上学一样。”


爸爸担心儿子平时的一小瓶水不够喝,于是问他:“儿子,要不要带一点钱?”


儿子用商量的口吻对我说:“爸爸,能不能给我10元钱?”


听到儿子一本正经地说“十元钱”,爸爸顿时有种被震住的感觉!太长时间没有人把十块钱说得如此认真了。


真的,那一刻,爸爸打心里被孩子对钱的认真态度和严肃劲儿所感动心疼到,甚至眼睛有一点湿,鼻子有一点点酸酸的感觉。儿子平时对钱没兴趣,这点爸爸倒是了解。这次爸爸想多给他一点,毕竟出门在外。


爸爸:“可以的,爸爸给你50块吧,你可以买点矿泉水、饮料、面包什么的。”


儿子马上接上话:“爸爸,不行的,老师说了,最多带10元钱,不让小朋友多带钱。”


真的很感谢老师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细节。这时,妈妈不忘交代儿子在外不要乱买零食吃。


为了找十元钱,爸爸翻遍家里的各个角落,好不容易找到了十几个壹圆的钢镚儿准备放到儿子书包外层时,这时儿子特别交代只能放十个,多余的不要,让爸爸拿回去,儿子规则意识真的不错。


爸爸,当然听话照做!


……


今天下午,爸爸接儿子放学回家的路上,向儿子了解了一下活动的情况,顺便问了一下钱用了没有。儿子说水够喝,没有用钱。爸爸继续问,那你们同学买了没有。儿子说,买了,班上一半多的同学买了饮料,也有和他一样没有花钱的同学。


这时,爸爸脑洞大开,能想象到一帮小朋友围着小卖铺买各种饮料、冰激凌吃喝嘻乐的场景,而儿子却“傻傻”站在一边不为所动,想必心里一定是很馋的。爸爸其实非常心疼儿子,特想说,那你为什么不买呀?儿子平时很喜欢吃冰激凌,但每次想吃都需要经过父母的同意才行。


爸爸听完后,有些不是滋味,孩子毕竟才小学一年级!那样的诱惑是不是有点难为他了,但也暗喜儿子能够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那么自觉。


心疼归心疼,爸爸并没有继续追问他为什么没用钱的话题,更没有埋怨他:大人都给你钱了,你为什么不买点吃的、喝的?爸爸此刻绕过了这个问题,趁机表扬与肯定了孩子没有乱花钱的自觉性行为。


其实那个时候,家长因为心疼孩子都会无意识地特想埋怨孩子一番,以此表达父母对孩子的关爱。


如果真的这样做,结果将如何?且看妈妈心疼孩子的做法。


回到家后,儿子饶有兴趣地和妈妈讲了今天参观航海博物馆的所见所闻与各种航海科技知识,貌似娘俩一开始聊得很兴致。


看得出来,妈妈其实和爸爸一样很关心儿子一天在外吃喝情况,最终不忘了解一下儿子今天用钱买了什么。相信很多父母都会这样,也有这种体验。


其实,娘俩聊天的话,爸爸在厨房做饭听得一清二楚。


妈妈得知其他小朋友买了吃喝的,但儿子一分钱没花,估计和爸爸能想象的场景一样,很心疼儿子。妈妈继续追问:“同学都买了,那你为什么不买点呢?”语言中带有点责备的口气。


儿子听后,立马有点委屈要哭的态势,生气地大声回答:“是你不让我乱买饮料和零食的,我想买。”因为这句话提醒了他,真是气不打一起出。


此刻,估计妈妈脑子仍然停留在想象中的场景。于是话不经过大脑处理,而且明显语气中带有埋怨的意思:


“你傻呀!在外面买了,妈妈又看不到,你不会自己偷偷买呀?”


这时,儿子特别委屈生气地哭闹起来,反过来责怪妈妈:“明明是你不让我买的,哼,哼!…明明是你不让我乱买,还怪我…”


这时,母子聊天的画风突变。儿子真的生气了,和妈妈闹得不愉快。妈妈本意是对孩子关心,心疼孩子,(却因责任主客体思维没把握)最终却伤害了孩子。


晚饭后,爸爸偷偷地找孩子妈说了这事:大人心疼归心疼,但对孩子的要求不能因为大人的心疼而强求孩子做得到大人所能够理解的“融会变通”,更不能因为心疼而自我推翻树立的规则,在孩子面前出尔反尔。


孩子妈妈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责任主客体思维模式转换出了问题。这是一个看上去微不足道的家庭亲子关系的小事,然而这个小事代表了很多父母关心孩子、心疼孩子与培养孩子责任意识自相矛盾的做法。


平时孩子不听话吧,父母生气;孩子如果认真遵从父母规定吧,父母又担心孩子因为刻板而在外会吃亏。【类似这种孩子的责任高低阶行为表现都担心的现象很普遍。】


比如,父母平时教育孩子不要在外和小朋友打架,而孩子不听话,总喜欢和小朋友打架,父母生气;孩子遵从父母教导后,被小朋友偶尔欺负了不还手,受了点轻伤,擦破了点皮,父母又会心疼得不得了,转而愤怒地责怪孩子“你真没有,太老实,为什么不还手”。


前者,家长生气无可厚非,但后者因为孩子遵从了大人的规则吃了点亏,父母心疼,有的父母甚至会反过来呵斥儿子“没用,没出息!”一股脑把气全撒在孩子身上的做法不可取。还有的父母甚至会骂孩子:你笨呀?他打你,你不会还手呀!你手长在那干什么用的。


当孩子遵从了大人世界的规则意识或孩子自己内心的想法后,结果如果不能让父母如意,让父母担心,作为父母一定会为孩子心疼,这是人之常情。心疼归心疼,家长千万不要拿别的孩子做法或过错来否定自己孩子的行为,更不要因为孩子吃亏了,而用别的孩子的过错扭曲孩子本有的正向价值观。


心疼孩子,不要因为心疼而埋怨孩子不会“融会贯通”,尤其是对自己制定的规则出尔反尔,最容易动摇和破坏孩子已经习得的规则意识;也会让孩子对父母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威信产生质疑与动摇!


本文亲子关系案例涉及到的责任动力学思维理论系列:


1,父母自身责任主客体思维与培养孩子的责任主客体思维在亲子责任动力系统培养的作用与意义;

2,父母对孩子的责任高低阶思维评价的不同的影响;

3,孩子的角色责任R1(-1,0)的人与规则意识的培养;

4,越是亲人,越缺乏宽容与耐心,语言容易刻薄R3(0)。



本文责任现象学系统分析

Responsibility phenomenon

责任总公式:R1(-1,0)+R2(0~N)+R3(0,+1)+R4(C/c)=1

所属责任现象:责任第二现象:R2R(两个责任主体)

责任现象学公式:R1(0)2 R3(0)

本文责任思维模型:理性行动“四做原理”

责任思维工具描述:必须做,努力做,应该做,选择做

文章关键词: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0位亲已答题!

 相关文章 Articles

来自全球各地0位亲的支持,是我最大的责任动力!
Copyright © 2015 ICP备案:沪ICP备14053021号 沪公网安备31011002003955号
责商(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责任动力学研究院
联系电话:15800477474
公司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076号031幢A90室